三昧.普洱茶

 找回密码
 加入三昧
楼主: 白毛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昧夜猫子报到贴

[复制链接]
1781#
发表于 2009-3-26 02:15 | 只看该作者
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简称,又称为般若心经。心经的经文很简短,然而大般若经精要,都浓缩在其中,因此命名为心经。心,就是精要的意思。
  心经一共有七种译本:
  一、姚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二、唐朝法成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三、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四、唐朝般若共利言等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五、唐朝法月所译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六、唐朝智慧轮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七、宋朝施护所译的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现今通行的是玄奘的译本。
1782#
发表于 2009-3-26 02:16 | 只看该作者
悉地经
  详称为苏悉地羯罗经,译为妙成就业经,三卷,唐朝输婆迦罗译,密宗三部经之一。
  苏悉地羯罗,译为妙成就作业,指成就一切世间出世间作业之妙法。
  苏悉地经疏一:「羯罗者,又称迦罗抳,此云作也,又羯赖麼呢,此云业,又迦抳,此云务也,并应通用。」
  开元录九:「苏悉地羯罗,唐云妙成就法,此与苏婆呼并是咒毘奈耶,不曾入於曼荼罗,不合辄读,同未受具人盗听戒律,便成盗法。」
  苏悉地经说苏悉地之法,真言经一百余部内,虽皆说速疾成就之法,而此经独为其至极,故名妙成就法
1783#
发表于 2009-3-26 02:16 | 只看该作者
佛说佛名经
  佛名经有好几部:
  一、元魏菩提流支所译的佛说佛名经,十二卷,举一万一千九十三尊。
  二、失译人名,三十卷。
  三、隋朝闍那崛多译的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八卷。
  四、失译人名,三劫三千诸佛名经,三卷,简称三千佛名经。
  五、隋朝那连提耶舍所译的百佛名经,一卷。
1784#
发表于 2009-3-26 02:16 | 只看该作者
大方等大集经
  大方等为大乘经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广集十方之佛菩萨,说大乘之法,称为大集经。
  大集经没有全本,前后诸师,各译一部分,高丽藏本收诸师译本为一部,有六十卷。其中前二十六卷及三十一卷至三十三卷之日密分三卷,北凉昙无谶译,为诸译中之大本,其他的藏本称为大方等大集经而别行之,第二十七卷至三十卷之无尽意菩萨品四卷,为智严宝云所译,别行本题为无尽意菩萨经。第三十四卷至四十五之日藏分十二卷,隋那连耶舍译,别行本十卷,称为大乘大方等日藏经。第四十六卷至五十六卷之月藏分十一卷,高齐那连提耶舍译,别行本十卷,称为大方等大集月藏经。第五十七、五十八两卷之须弥分二卷,别行本题为大乘大集经,第五十九、六十两卷之十方菩萨品,后汉安世高译,别行本题为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
1785#
发表于 2009-3-26 02:17 | 只看该作者
1786#
发表于 2009-3-26 02:17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1787#
发表于 2009-3-26 02:17 | 只看该作者
睡觉睡觉
1788#
发表于 2009-3-26 02:18 | 只看该作者
王经
  仁王经有二本:
  一、罗什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二卷。
  二、不空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卷。
  仁王,指当时十六大国之国王,佛对诸王各护其国,使国家安稳,因此为他们演说般若波罗蜜多深法之经文。能够受持讲说此经,则七难不起,灾害不生,万民丰乐,因此自古以来认为是护国三部经之一,消灾祈福时,便读诵这部经。
  各家的注述及有关著作列举如下:
  仁王经疏六卷,隋吉藏撰。
1789#
发表于 2009-3-26 02:18 | 只看该作者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隋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仁王经合疏三卷,隋智顗说,灌顶记,明道霈合。
  仁王经疏三卷,隋智顗说,灌顶记,成莲合。
  仁王经疏七卷,唐良贲述。
  仁王疏疏六卷,唐圆测撰。
  仁王经疏法衡钞六卷,唐遇荣集。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四卷,宋善月述。
  注仁王经疏科一卷,宋净源录。
  仁王经疏四卷,宋净源撰集。
  仁王经科疏科文一卷,明真贵述。
  仁王经科疏悬谈一卷,明真贵述。
  仁王经科疏五卷,明真贵述。
1790#
发表于 2009-3-26 02:18 | 只看该作者
高王观世音经
  东魏天平年中,高王时人所感得之观音经。续高僧传二十九,法苑珠林二十五称为观世音救生经,又称为高王观世音经,佛祖统纪五十四称为十句观音经,稽古略二称为救苦观音经。
  续高僧传二十九:「昔元魏天平,定洲募士孙敬德,於防所造观音像,及年满还,常加礼事,后为劫贼所引,禁在京狱,不胜拷掠,遂妄承罪,并处极刑...梦一沙门教诵观世音救生经,经有佛名,令诵千遍,得免死厄。德既觉已,缘梦中经,了无谬误,比至平明,已满百遍,有司执缚向市,且行且诵,临欲加刑,诵满千遍,执刀下斫,折为三段,三换其刀,皮肉不损,怪以奏闻,丞相高欢,表请免刑,仍敕传写,被之於世,今所谓高王观音经是也。」
1791#
发表于 2009-3-26 02:19 | 只看该作者
天龙八部赞
  天龙为八部众中之二众,八部之中以此为上首,故标举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闼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侯罗迦。
  华经提婆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被龙女成佛。」
  天龙八部赞出於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大云轮请雨经,普遍光明大随求陀罗尼经之卷末及毘奈耶杂事四。
  无垢大乘经卷末:「天阿苏罗、药叉等,来听法者应至心,拥护佛法使长存,各各勤行世尊教,诸有听徒来至此,或在地上或居空,常於人世起慈心,昼夜自身依法住,愿诸世界常安隐,无边福智益群生,所有罪障并消除,远离众苦归圆寂,恒用戒香涂莹体,常持定服以资身,菩提妙华遍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
1792#
发表于 2009-3-26 02:19 | 只看该作者
阿含经
  阿含,梵语,义译为无比法,又译为法归,它的意义是「万法悉归趣於此」。
  阿含经共有四部:
  一、增一阿含经,共五十卷,东晋僧伽提婆译,主明人天因果。
  二、长阿含经,共二十二卷,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主破邪见。
  三、中阿含经,共六十卷,东晋僧伽提婆译,主明诸深义。
  四、杂阿含经,共五十卷,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集不摄於前三经的篇章,因此称为杂阿含,主明诸禅法。
  这四部阿含经均属於小乘经。
1793#
发表于 2009-3-26 02:19 | 只看该作者
 佛母经
  详称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不空译。
  佛母大孔雀明王,又称为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大金色孔雀王、大孔雀明王、大孔雀王、孔雀明王、佛母明王,以能生诸佛神变之德为主,因此称为佛母,佛母乘金色孔雀,因此称为大金曜孔雀明王。
  内容叙述佛在只园,莎底苾刍为众破樵,为黑蛇所螫,不堪苦痛,阿难向佛求救,佛为他说大孔雀明王神咒而救之。
  佛母经有好几种译本,最流通的是不空的译本。
1794#
发表于 2009-3-26 02:20 | 只看该作者
伽耶山顶经
  有四种译本:
  一、秦罗什所译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卷,又称为伽耶山顶经。
  二、元魏菩提留支所译伽耶山顶经,一卷。
  三、隋毘尼多流支所译佛说象头精舍经,一卷。
  四、唐菩提流志所译大乘伽耶山顶经,一卷。
  内容叙述佛初成道在伽耶山时,最初文殊菩萨问佛发菩提心之深义,次应诸天子等交相请问,而文殊自答种种之菩萨道者。
1795#
发表于 2009-3-26 02:20 | 只看该作者
尊胜陀罗尼经
  有五种译本:
  一、唐杜行顗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
  二、唐地婆诃罗译,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一卷。
  三、唐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
  四、地婆诃罗重译,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一卷。
  五、唐义净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
  六、宋施护译,尊胜大明王经,一卷。
  在这六种译本中,不空三藏的弟子法崇,就第三译佛陀波利本作疏二卷,流行於世。
1796#
发表于 2009-3-26 02:20 | 只看该作者
提谓波利经
  有二部:
  一、提谓经一卷,真本。
  二、提谓经二卷,伪撰本。
  出三藏记集卷五伪经伪撰杂录第三:「提谓波利经二卷,右一部,宋孝武时,北国比丘昙靖撰。」
  唐高僧传一:「又有沙门昙靖者,以创开佛日,旧译诸经并从焚荡,人间诱导,凭准无因,乃出提谓波利经二卷,意在通悟,而言多妄习,旧录别有提谓经语同,但靖加五方五行,用石糅金,致成伪耳。」
1797#
发表于 2009-3-26 02:21 | 只看该作者
大有经
  胜论六句义中之说大有句义者。
  仁王经上:「一切众生烦恼不出三界藏,一切众生果报二十二根不出三界,诸佛应化法身亦不出三界,三界外无众生,佛何所化,是故我言。三界外别有一众生界藏者外道大有经中说,非七佛之所说。」
  起信论:「若说三界外更有众生始起者,即外道经说。」
  良贲仁王疏中一:「若言界外有众生者,即是外道吠世史迦六句义中大有经说,非佛教也。」
1798#
发表于 2009-3-26 02:21 | 只看该作者
观普贤经
  详称为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刘宋昙摩蜜多译。
  本经说观念普贤菩萨而忏悔六根之罪之法,与法华经之普贤劝发品相表裏,因此定为法华之结经,且天台修法华之忏法,全宗此经。
  疏注如下: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义疏科一卷,失名。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义疏二卷,宋本如述,处咸续解。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笺注,丁福保注。
1799#
发表于 2009-3-26 02:22 | 只看该作者
 华严经
  详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本经为佛成道后第一次说法,於大乘中最为宏博。「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证此法理之人,「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称为华严。
  华严经相传由文殊菩萨与阿难结集,经龙神收入龙宫,后来龙树菩萨入龙宫见之,有上、中、下三本,下本十万偈,中本四十九万八千偈,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龙树受持下本,流传於阎浮提,中国所翻译的三种,都是从下本抄略出来的。
  华严经的译本有下列几种:
  一、东晋佛驮跋陀罗译本六十卷,称为六十华严。
  二、唐实叉难陀译本八十卷,称为八十华严。
  三、唐般若续译四十卷,称为四十华严。
1800#
发表于 2009-3-26 02:22 | 只看该作者
理趣经
  又称为般若理趣经,大乐金刚不空真言三摩耶经。
  有关的著述有:
  不空译的理趣释二卷。
  日本弘法的理趣经开题五卷。
  亮典的纯秘钞三卷。
  金刚智所译的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一卷,也简称为理趣经,那是般若经的异译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三昧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昧.普洱茶 ( 滇ICP备13000717 )

GMT+8, 2025-5-9 21: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