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普洱茶

 找回密码
 加入三昧
楼主: 白毛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昧夜猫子报到贴

[复制链接]
1761#
发表于 2009-3-26 01:34 | 只看该作者
法句经 无量义经 优婆离经 耶只经 延寿经 胞胎经
  法华三昧经 尼母经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放钵经 古尊宿语录 密严经
  碱水喻经 阿闍世女王经 无常经 教王经 诸佛要集经 悲华经
  龙施女经 菩萨藏经 咒齿经 普贤经 了本生死经 大随求经
  三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宝两经 善住秘密经 金刚三昧经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
  大意经 清净毘尼方广经 法苑义林章 虚空藏菩萨经 三千佛名经 添品妙法莲华经
  入定不定印经 福力太子因缘经 杂譬喻经 造塔功德经 宝女所问经 造像功德经
1762#
发表于 2009-3-26 01:34 | 只看该作者
十上经 授学无学人记品 八大人觉经 众许摩诃帝经 谤佛经 须真天子经
  宝星陀罗尼经 解脱戒经 菩萨处胎经 过去现在因果经 大方广如来秘密义经 无极宝三昧经
  入楞伽经 无尽意菩萨经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 智光灭业障经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无垢优婆夷问经
  旧城喻经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胜军五所问经 大庄严法门经 五无反复经 大法鼓经
  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大品般若经 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威德陀罗尼经 六字神咒经 大白伞盖经
1763#
发表于 2009-3-26 01:34 | 只看该作者
大悲经 一字佛顶轮五经 菩萨藏经 八名普密经 王法经 八师经
  善思童子经 八佛名号经 阿毘达摩藏显宗论 四法经 碧岩录 四愿经
  法界观门 占察经 五教止观 甘露经 大庄严论 明论
  辨中边论 法界无差别论 十诵律 摩诃僧只律 法华经论 瑜伽师地论
  大萨遮尼犍子受记经 稻杆经 入阿毘达摩论 显扬论 分别瑜伽论 阿毘达摩顺正理论
  五分律 善见律 阿毘昙心论 阿毘达摩大毘婆沙论 阿毘达摩杂集论 阿毘达摩俱舍论
  佛教的圣典是「经」「律」「论」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谓之三藏,本书所集二三六篇经藏解释,不仅介绍其
1764#
发表于 2009-3-26 01:35 | 只看该作者
出处,且将经典、戒律典论内容逐条介绍其内容使学习佛教理论者能深入浅出的认知。
  本书所指经,就是梵语的义译记载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所说的教义,「律」亦是梵语译音,是将当年的教团生活规则作为学佛的戒律,论是将佛教教义加以诠译,因而本书可说是佛教圣典全集的浓缩。
1765#
发表于 2009-3-26 01:40 | 只看该作者
大藏经(回顶端)
  大藏经为汉译的佛教经典,与东土高僧著作入藏的总称,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
  一切经的名称起源于隋朝,它的内容包括佛所说的经典及西方释氏的著作。现今的大藏经,又加入中国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据隋书经籍志记战:梁武帝在华林园中总集释氏经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门宝唱撰经目录,这是佛经有藏的开始。
1766#
发表于 2009-3-26 01:40 | 只看该作者
唐朝开元年间,沙门智升著开元释经目录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十八卷、福州东禅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东禅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开元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碛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百七十一卷。清朝有雍正刻龙藏,乾隆续藏。
  宋、元、明诸版本,多半亡佚,只有南宋碛砂版尚存孤本,藏於西安卧龙、开元两寺之中。
1767#
发表于 2009-3-26 01:40 | 只看该作者
药师经(回顶端)
  药师经有五种译本:
  一、东晋帛尸梨蜜多罗所译的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脱经,佛说灌顶经十二所载。
  二、南朝宋慧简译药师琉璃光经(不入藏经)。
  三、隋朝达摩笈多译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
  四、唐朝玄奘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
  五、唐朝义净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二卷。
  前四译单译出药师如来之部,第五译前卷译出六佛,后卷译出药师佛。因此单言药药师经,则为前四译,尤其是玄奘的译本。义净所译的,则称为七佛药师经。
1768#
发表于 2009-3-26 01:40 | 只看该作者
各家的疏注如下:
  药师经疏一卷,唐窥基撰。
  药师经镫焰一卷,净挺著。
  药师经直解一卷,灵耀撰,附梵文神咒。
  药师经古迹二卷,新罗太贤撰。
  药师经钞二卷,善珠撰。
  药师经纂解四卷,亮汰撰。
1769#
 楼主| 发表于 2009-3-26 01:41 | 只看该作者
打卡下班
1770#
发表于 2009-3-26 01:44 | 只看该作者
观音经(回顶端)
  法华经卷第八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一品别行者,称为观音经。一卷,秦罗什译长行,隋闍那崛多译偈颂。
  法华传记一:「唯有什公普门品,於西海而别行,所以者何,昙摩罗忏,此云法丰,中印人,婆罗门种,亦称伊波勒菩萨,弘化为志,游化葱岭,来至河西,河西王沮渠蒙,归命正法,兼有疾患以语菩萨,即云:观世音此土有缘,乃令诵念,病苦即除,因是别传一品,流通部外也。」
  各家之疏注如下:
  观音玄义二卷,隋智顗说,灌顶记。
  观音玄义记四卷,宋知礼述记。
  观音义疏二卷,隋智顗说,灌顶记。
  观音义疏记四卷,宋知礼记。
1771#
发表于 2009-3-26 02:10 | 只看该作者
六祖坛经(回顶端)
  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慧能於韶州大梵寺坛上说法,门人记录下来,便尊称为六祖坛经。简称为坛经。
  夹注辅教编六坛经赞题注上说:「始其众人欲请宗门第六祖大鉴禅师开演东山法门於韶阳大梵寺,尊敬大鉴之道,乃封土为坛,以资其说法,其后其弟子者集大鉴之说,因而目为坛经也。」
  疏注二家如下:
  六祖坛经增注,日本山田大应注。
  六祖坛经笺注,丁福保注。
1772#
发表于 2009-3-26 02:10 | 只看该作者
金光明经(回顶端)
  有三种译本:
  一、北凉昙无谶译,四卷,题为金光明经。
  二、隋宝贵等取前译补译,合入其缺品八卷,题为合部金光明经。
  三、唐义净译,十卷,题为金光明最胜王经。三译中以第三译文义最周足。但金光明经因天台智者说玄义及文句,因此以第一译流传最广。
1773#
发表于 2009-3-26 02:11 | 只看该作者
各家之注述如下:
  金光明经疏一卷,隋吉藏撰。
  金光明经玄义二卷,隋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
  金光明经文句六卷,隋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
  金光明义疏一卷,慧远著。
  金光明经文句记十二卷,宋知礼述。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六卷,宋知礼述。
  金光明经玄义顺正记二卷,宋从义撰。
  金光明经文句新记七卷,宋从义撰。
1774#
发表于 2009-3-26 02:11 | 只看该作者
金光明经照解二卷,宋宗晓述。
  金光明经玄义科一卷,明明得排定。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会本六卷,明明得会。
  金光明经文句科一卷,明明得排定。
  金光明经文句记会本八卷,明明得会句并记入经。
  金光明经科注四卷,明受汰集,附受汰重辑金光明经感应记
1775#
发表于 2009-3-26 02:11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经
  佛说阿弥陀经一卷,秦罗什译。净土三部经之一。这部经略说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等事,令人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最为切要。这部经拣除小善根福德因缘,唯摄一类纯笃之机。
  各家的注述如下:
  阿弥陀经义记一卷,隋智顗说,灌顶记。
  阿弥陀经义述一卷,唐慧净述。
  阿弥陀经通赞疏三卷,唐窥基撰。
  阿弥陀经疏一卷,唐元晓述。
  阿弥陀经疏一卷,唐窥基撰。
1776#
发表于 2009-3-26 02:12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经义疏一卷,宋智圆述。
  阿弥陀经义疏闻持记三卷,宋元照述,戒度记。
  阿弥陀经句解一卷,元性澄句解。
  阿弥陀经略解一卷,明大佑述。
  阿弥陀经疏钞四卷,明袾宏述。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一卷、阿弥陀经疏钞问辩一卷、阿弥陀经疏钞演义四卷,明古德法师演义,智愿定本。
  净土已诀一卷,明大惠释。
  阿弥陀经要解一卷,智旭解。
  阿弥陀经舌相一卷,净挺著。
  阿弥陀经直解正行一卷,了根纂注。
  阿弥陀经略注一卷,续法录注。
1777#
发表于 2009-3-26 02:12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二卷,明大佑述,传灯钞。
  阿弥陀经摘要易解一卷,真嵩述。
  阿弥陀经约论一卷,彭际清述。
  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三卷,明智旭要解,达默造钞,达林参订。
  阿弥陀经疏钞撷一卷,明袾宏疏钞,徐槐廷撷,阿弥陀经应验附。
  阿弥陀经释一卷,郑澄德、郑澄源排定。
  阿弥陀经注一卷,郑澄德、澄源合注。
  阿弥陀经笺注,丁福保注。
1778#
发表于 2009-3-26 02:12 | 只看该作者
金刚顶经
  金刚顶经与大日经、苏悉地经同为密教三部经。也是金刚界诸经之总名。梵本共有十万偈十八会,现今中国所流布的有三种:
  一、不空所译的教王经,三卷。详称为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这本教王经在十八会之第一会的四品之中,只翻译第一品。
  二、施护所译教王经,三十卷。详称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教王经。翻译十八会之第一会的四品。
  三、金刚智所译的略出经,四卷。详称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
  以上三本都称为金刚顶经,但是普通所说的金刚顶经,都是指不空所译的那一本。
1779#
发表于 2009-3-26 02:13 | 只看该作者
法华经
  详称为妙法莲华经。
  妙法的意义是:揭示三乘归一之旨,使二乘回小向大,故称为妙法。
  莲华有两个意义:
  一、出水之意,表示所诠之理出离二乘泥浊水。
  二、开敷之意,表示以胜教言开真理。
  法华经有三个译本:
  一、姚秦鸠摩罗什译,七卷。
  二、晋竺法护译,称为正法华经,十卷。
  三、隋闍那崛多,达摩笈多共译,八卷,称为添品法华经。
  现今流通最广的是第一种译本。
1780#
发表于 2009-3-26 02:15 | 只看该作者
 金刚经
  详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经以空慧为体,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繁简适中,最便於诵持。
  共有六种译本:
  一、姚秦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二、元魏菩提流支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三、南朝陈真谛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四、隋朝达摩笈多所译的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五、唐朝玄奘所译的能断金刚分,收载於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五百七十七卷。
  六、唐朝义净所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现今通行的,为鸠摩罗什的译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三昧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昧.普洱茶 ( 滇ICP备13000717 )

GMT+8, 2025-5-9 20: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