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普洱茶
标题: 石瓢印象 [打印本页]
作者: 白毛猴 时间: 2008-8-28 16:36
标题: 石瓢印象
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7-28 22:26 编辑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
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曼生石铫”与“子冶石铫”相比,虽同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后者则刚烈而古拙,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
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362 ÷ ÷ ÷
作者: scallion 时间: 2008-8-28 16:41
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7-28 22:26 编辑
猴子,口水了,短1,2,5
295 ゴ ゴ ゴ
作者: scallion 时间: 2008-8-28 16:53
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7-28 22:26 编辑
3号手串不错
582 ī ī ī
作者: wang825624 时间: 2008-8-28 16:58
标题: 兄
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7-28 22:26 编辑
兄,短,1,2,5
193 M M M
作者: scallion 时间: 2008-8-28 17:21
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7-28 22:26 编辑
2号的,老夫要了
290 × × ×
作者: zqm225 时间: 2008-8-29 15:40
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7-28 22:26 编辑
我想要最后这款bq51.
073 め め め
作者: JICHL 时间: 2008-8-30 16:35
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7-28 22:26 编辑
3号是杏昆家的泥吗
291 s s s
作者: 白毛猴 时间: 2008-8-30 16:41
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7-28 22:26 编辑
油王利害,第三把就是杏坤的。
562 ┽ ┽ ┽
作者: scallion 时间: 2008-8-30 21:42
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7-28 22:26 编辑
油王有不少杏坤的宝吧?
095 ┕ ┕ ┕
作者: 谦谦君子 时间: 2008-9-23 10:46
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7-28 22:26 编辑
兄台说的不错哦,顶一下
923 ╜ ╜ ╜
作者: 活着 时间: 2008-9-26 15:34
3号小僧也有意~
作者: scallion 时间: 2009-3-2 20:01
不知道09飘,像上面哪个
作者: LoHoo 时间: 2009-3-2 20:36
4才是极品
作者: scallion 时间: 2009-3-2 23:18
4才是极品
Lohoo 发表于 2009-3-2 20:36 
那个,太重了
作者: BEN 时间: 2009-3-3 10:11
本帖最后由 BEN 于 2009-3-3 10:13 编辑
葱,09瓢中意哪个?
作者: scallion 时间: 2009-3-3 16:30
基本上,都还不错。老夫现在博爱了
作者: BEN 时间: 2009-3-3 22:47
博爱可,博种要三思!
作者: 王小嘴 时间: 2009-3-5 02:55
好瓢
作者: 活着 时间: 2009-3-12 17:48
到底有几种瓢
欢迎光临 三昧.普洱茶 (http://www.ynpuertea.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